合作熱線:400-059-7797
春天是溫度變化比較明顯的季節,特別是最近天氣忽冷忽熱,非常容易導致季節性流感。我國疫情正在積極防控當中,以不為國家抗疫添堵為目的,我們確實應該積極做好春季養生!
有句俗語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。大家應該都明白春捂的好處,但“捂”的位置很有講究,絕不是“不減衣服”這么簡單。
春捂4處,健康常駐
春季溫度變化,冷熱不定,容易引發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腦血栓、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。此時養生非常簡單,只要捂對地方,事半功倍。
春捂好處多多
01
保持人體正常體溫
人體正常溫度在37度左右,要保持恒定溫度,靠兩個方面:
一是靠血管的收縮和皮膚的出汗來調節;
二是靠增減衣服來維持。
02
“春捂”有利于抵御風寒
人體也同自然界一樣,在春天開始復蘇,原先處于“冬眠”的皮膚細胞開始活躍起來,毛孔張開。這時當冷風襲來時,就能長驅直入,使人感到寒冷。
如果過早地減掉衣服,容易讓風邪入體,此時最容易感冒。
其次,現代人因為飲食、作息等問題特別容易有濕氣重的問題,特別是南方地區,痰濕體質的人十有八九。此時的你我,就是一個定時炸彈,稍有不慎,風邪入體,就因為寒濕問題感冒了。
03
“春捂”防病
像一些季節性比較明顯的病癥,比如支氣管炎、風濕骨痛、關節炎都很容易因為無法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,而不斷。
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,比如感冒、消化不良、青光眼、心肌梗死、中風等。
“春捂”應該捂多少天?
一般情況下,即使氣溫回升了,也得多捂7天左右,體弱多病或高齡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,身體才能適應。
如果過早脫掉棉衣,頭部、下肢、手部、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,因不適應而受寒,從而誘發疾病。
春捂有啥講究
①春捂講究“上薄下厚”
②春捂溫度:15度
把握好氣溫,15℃是春捂的臨界溫度。研究表明,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,15℃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。
也就是說,當氣溫持續在15℃以上且相對穩定時,就可以不捂了。
捂對4處,健康常駐!
春捂不是讓你每天穿得像個大白胖子一樣,圓滾滾的。春捂其實也有技巧,以下4個春捂重點要好好記?。?/p>
1 、手腕
神門穴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。心主管全身的血脈,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。
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,能夠強化臟腑。所以春捂第一個關鍵部位,必須是手腕。
? 按摩:平常沒事的時候用拇指指端反復點按神門穴30次,可以去除煩躁、安神定志。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,也不必追求酸脹感。
? 艾灸此穴還可以治療以下疾?。盒耐?、心煩、驚悸、怔仲、健忘、失眠、癡呆、癲狂癇等心與神志病證、高血壓、胸脅痛。
2 、腰眼
腰好、腎好、身體好!
人體陽氣的根在腎,而腰為腎之府,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,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。按摩腰部腎俞穴可滋陰壯陽,補腎健腰。
特別是男性,現代男性因為熬夜、抽煙酗酒、房事過度特別容易引起腎陽虛。廣大男性朋友要注意了,春捂可不是女人的專利哦!
? 按摩:除了點按以外,可兩手握拳,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,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,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,如此連做36次。
3 、小腿
腿部是多條經絡的匯聚之處,肝、脾、腎、膀胱、胃、膽六經都從腳踝之處經過,可想而知腿部保暖對于我們日常養生有多么重要。
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穿露腳踝的褲子,長期這樣體內陽氣損耗嚴重可真不是蓋的。一些常見的婦科疾病,比如月經不調、乳腺結節等,都和身體受寒,體內積瘀有莫大關系,直接原因就是小腿受寒了!
4 、肚臍
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,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,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、愛腹瀉的人,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。
揉中法
每晚睡前空腹,將雙手搓熱,雙手左下右上疊放于肚臍,順時針揉轉(女子相反),每次360下。
艾灸神闕還可以治療:腹痛、腹瀉、痢疾、脫肛等腸道病證;虛脫;水腫,小便不利。
特別是在春季氣溫變化大,腹瀉、嘔吐等腸胃問題都可以用艾灸熏烤神闕穴,幫助身體回復陰陽平衡。